原標題:美國星條旗上有多少顆星?
美國星條旗有50顆星,《巴頓將軍》中的星條旗,為何只有48顆星?
說起美國的星條旗,大家都非常熟悉,因為星條旗是美國的國旗,各種媒體及國際性的活動場合,常常都會見到它的身影。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志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征,它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
美國星條旗的樣式、色彩和圖案,也是人們所熟悉的:形狀為長方形,由紅、白、藍三色組成;畫面布局分兩部分,旗的左上方藍底上排列著一組白色的星,旗的其余部分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子,有7道紅色橫條以及6道白色橫條,正是因為這樣的構圖模式,因而才被稱為星條旗。
如果有人問你,美國星條旗上有多少顆星?有人就不一定能回答正確。星條旗的左上方的藍底白星,其排列有點奇怪,6顆一排與5顆一排相間排列,上下一共排9行,白星總計50顆。
但是,看過美國二戰經典片《巴頓將軍》的朋友會發現,影片開頭出現的美國國旗上的白星并不是50顆,而是48顆。喬治·巴頓是美國杰出的軍事將領,四星上將。他是個天生的軍人,兇悍勇猛,雷厲風行,深受士兵愛戴,在二戰期間戰功卓著,但他桀驁不馴的性格也令人對他褒貶不一。
1970年,由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喬治·斯科特主演的《巴頓將軍》以長達170分鐘的內容,再現了巴頓將軍在第二戰場上屢建戰功的情景。影片開頭就向人觀眾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畫面——巴頓從巨大的國旗背景下走上舞臺。由于這幅畫面十分經典,姜文在電影《讓子彈飛》中,就有過致敬畫面。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巴頓將軍身后的美國軍旗上的白星只有48顆。難道是電影導演搞錯了?其實,導演并沒有搞錯,因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國旗上的白星就是48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美國國旗一開始并不是現在這樣子的,它最初出現的時候,連一顆星都沒有,而是下面這樣的——
美國國旗最早可追溯到1775年5月,由華盛頓委托費拉德爾菲亞的女裁縫伊麗莎白·羅斯制作;目的是在發表《美國獨立宣言》時使用,上圖是《獨立宣言》發表時的美國國旗。旗幟的左上角,是米字形圖案,其他部分13道紅白相間的條子。
1776年7月2日簽署的《美國獨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并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當時美國人使用的新國旗左上角中的“米字”,是脫胎于英國國旗——米字旗,而新國旗中13道紅白相間的條子,代表的是宣告獨立的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
“米字條形旗”只是美國人的權宜過度之舉,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第一面國旗是誕生于1777年6月14日,所以每年的6月14日是美國的國旗日。美國人的第一面國旗上,只有13顆星,形成了一個圓形,代表的就是當時的13個聯邦州。
1791年和1792年,費蒙特州和肯塔基州先后加入美國聯邦。1974年1月13日,國會通過決議在國旗上增加兩顆星和兩道條紋以代表這兩個州。1794年1月13日,政府宣布,美國國旗上要有15條橫條和15顆星星,這一決議在1795年5月1日實行。
隨著聯邦州的不斷加入,到1817年已多達22個州。于是,美國人又于1817年12月制定了相應法令:“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旗橫條數固定為13條,顏色為紅白相間,22顆藍底白星則代表聯邦。旗上的星數要和聯邦的州數相一致,新州加入后,增加的新星的生效時間是次年的7月4日?!?818年,美國詩人弗朗西斯科為美國寫了名為《星條旗》的國歌,從此,美國國旗就被稱為“星條旗” 。
1912年至1959年間,依據上述法令,美國的國旗為48星。因而,《巴頓將軍》中的星條旗并非訛誤,而是歷史的真實再現。
1960年7月4日,美國國旗經過26次修改,確定50顆星版本的星條旗。國旗象征普遍的說法是:紅色象征強大和勇氣,白色象征純潔和清白,藍色則象征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
(圖片來自網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上一篇: 淪為平民 索尼愛立信X3/X5官方文檔曝光
下一篇: 老照片:第一代去美國移民的中國人,圖2華人扛著美國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