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當下時代精神,共筑中國電影力量
9月24日下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執委會辦公室論壇部承辦的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百花開幕論壇,在 河南省鄭州市隆重舉辦。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卿出席并致辭。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力,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中影股份總經理、華夏電影董事長傅若清,《環球時報》副總編輯謝戎彬,導演謝飛、李少紅、王小帥、許宏宇、霍猛、演員徐帆、影評人三木等出席并發言。參加論壇的領導還有 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主任楊武軍、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畢文宇等。
電影頻道《今日影評》主持人 陳旻任 《影評的力量》圓桌論壇環節嘉賓主持。
“我在國外電影節做評委時,外國觀眾就不理解《我不是藥神》為什么好看,因為主要人物沒有寫得很豐滿?!痹?月24日舉行的百花開幕論壇上, 謝飛導演的這番話,出乎意料,讓人大吃一驚。
今年的百花獎,到處都在傳遞著變化的信號。作為走過34屆的頒獎典禮,今年百花獎的啟動儀式,就一改往年歌舞表演的形式。 徐帆、朱一龍,小沈陽、王智,郭曉東、宋祖兒、樊雨潔,三組電影人分別呈現了3部 電影公益短片。
“抗擊疫情”“脫貧攻堅”“黃河精神”,每部短片的主題,都是這個時代的橫切面。
開幕論壇上,電影界相關人士就 “現實主義電影的媒體互融與使命擔當”展開討論。
1
中國電影將迎來新拐點?
中影股份副董事長 傅若清每次亮相,都會帶來新片的消息,這次也不例外。
除了由管虎、郭帆、路陽導演的 《金剛川》外,中影還將推出 《兄弟連》和 《最可愛的人》兩部電影,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這是后兩個項目首次針對媒體曝光。
而和以往與大導演合作,挖掘重大題材不同, 如今中影也開始挖掘、吸收新的血液。
今年9月 ,“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正式啟動了。 傅若清透露,中影每年將選拔5位青年導演,從 投融資、制作、宣發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全面介入,打造中影對華語青年電影人的挖掘、孵化、培養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這是中影在創作上的新方向,也是中國電影的新信號。因為在論壇上, 謝飛導演預測, 中國電影也將迎來新的拐點。
中影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 (攝影:楊楠)
回顧過去20年中國電影的發展, 謝飛導演表示, 是市場化的改革挽救了中國電影業,在90年代中國電影陷入低谷后,從2001年的院線制改革開始,中國電影的觀影人次逐年上升, 到2019年,攀升至了17億人次。
在他看來,中國電影的繼續發展,就是需要深化改革,參考他國電影市場不斷用市場博弈和法制化的方式, 建立起電影大市場的良性循環。
導演謝飛
這個 “電影大市場”,就是擁抱互聯網,發展電影票房之外新的增長點。導演 王小帥就表示,現在行業里都在談論 如何加大改革的問題, 不僅是創作的改革,也是市場機制的改革。
2
變化中的中國電影要靠觀眾擴大影響
“疫情過后,我們看到《八佰》這部影片,在票房上創造了一個如此激動的時刻?!敝袊娪盎饡硎麻L 張丕民說,“剛剛恢復放映,我們就看到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熱捧,比我們想象的回溫速度要快得多?!?
張丕民疫情給中國電影帶來的“冷思考”,還是要建立在電影工業會水平上。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既讓中國電影有了一個國家級層面堅實的支點,又讓電影人意識到,中國電影的發展,是要靠買票獲得市場,要靠觀眾的涌入擴大影響。
李少紅導演便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她坦言,自己的電影 “伴隨了電影改革和國家經濟改革的全過程?!碧幣?《銀蛇謀殺案》是北影廠的第一部商業片,拷貝賣了200多個。
到了 《紅粉》,她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分賬導演,身處改革最重要的節點。 “上映后獲得了2800萬票房,提振了當時整個市場的信心,我也跟著這部電影走遍了全國?!?/p>
可以說,這些身處時代變革中的電影作品,正是找到了觀眾,才成為了忘不掉的經典。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開始尋找人生的起點, 很多導演都在表現大時代下的現實故事和心靈震撼,當時的很多作品都是表現導演的創作感受和時代變革?!?李少紅
誠然,電影作品的進步離不開 觀眾支持和在觀眾意見反饋下電影人做出的合適方向調整。而 影評人興許就是一群最好的反饋對象。
謝戎斌說,“ 影評人兩大任務,一是發現好的導演,二是發現好的電影,但現在這兩個任務完成起來都有難度。因為 好的影評人找不到好的平臺去發表影評,即便發表完以后,也很難影響電影的結果,這是很可悲的”。
同時,他也肯定了 專注專業影評的欄目《今日影評》為此貢獻的的力量, “這個欄目做得不錯, 第一它一周五期,每天八分鐘,堅持下來不容易;第二,它實話實說,還結合了一些大數據” 。
3
百花獎是現實主義的大旗
論壇上, 謝飛導演分享了一張圖表,上面列有上世紀80年代獲得金雞獎、百花獎的影片和同年度票房最高電影。從這張表中,我們不難發現,票房冠軍電影中,現實主義電影占了多數,而 在被稱作“觀眾獎”的百花獎評選中,既有年度票房冠軍,又有頗為小眾的現實主義佳作。
謝飛說 :“比如我的《本命年》這樣一個小眾的電影,竟然能在百花獎和《開國大典》并列,真的是 因為觀眾們能看到電影里寫了這樣一個現實主義的青年?!?
無論是80年代的 《老井》還是90年代的 《秋菊打官司》《過年》,亦或是進入新世紀的 《漂亮媽媽》《唐山大地震》《烈日灼心》,可以說, 現實主義一直都是百花獎的“主旋律”。
最近幾年,隨著 《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一系列現實主義電影贏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越來越多的導演、片方也都將目光回望到了這一類型。
但在 謝飛導演看來,以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作為創作原則的現實主義電影, 最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寫出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
這也是為什么,他會在論壇上表示, 《我不是藥神》中國觀眾喜歡、看得懂,是因為 它切中了社會上的一些痛點;但外國觀眾為什么不理解這部電影的火爆,就是因為人物形象不夠豐滿。
為什么現實主義電影會在當下回歸影院, 導演 尹力認為: 情感共鳴、宣泄情緒、回歸思考三大要素是最重要的原因: “ 我覺得現實主義電影,就是要把鏡頭對準這些普通人。當大家都在關注投資、票房、體量的時候,我們還是有些導演沒有忘記過去?!?
導演尹力 (攝影:楊楠)
此次,由 徐帆、朱一龍主演的 百花獎公益短片 《你好嗎》同樣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對于片中朱一龍表現, 徐帆評價 “這孩子還不錯”。 而此次出演這部影片,對 徐帆而言,“ 很幸運正好有這么一個機會把自己之前看到的新聞和自己的感觸釋放出來。平常的積累還挺重要的。 表演其實就是讓人物貼近自己,不管他是什么樣的題材,都要要做到實,這才能讓觀眾相信”。
如何扎根現實,創作出與時代同呼吸的影視作品,這是廣大電影人的訴求。百花獎一直是大眾的電影獎項,歷屆獲獎及入圍影片中,都有著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對現實世界進行積極反饋,對社會問題犀利發問的現實題材影片。
我們也期待著電影人可以和中國熱情的觀眾一起,用電影共同構筑起中國精神、中國價值與中國力量的時代表達。
全面奔小康,共筑電影夢。
一波三折,電影《奪冠》明日上映
“阿甘”的雞湯,過時了嗎?
東北往事,別硬擠那趟新浪潮列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