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通信敢言(公眾號)
先來個“靈魂三問”:中國移動有多少專業公司?它們分別是做什么的?它們現在活得怎么樣?
這三個問題你能回答出來嗎?別說一般的吃瓜群眾了,哪怕是很多骨灰級的中國移動員工都很難回答得全面、準確。
有人說,中國移動專業公司太多了,很難記清楚,事實上,如果只論數量,中國移動的專業公司談不上很多,已經成立的有27家(不包括籌備中的)。中國移動專業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太亂了!
這27家專業公司建立之初大部分都是追熱點、圈地式地建設,缺少頂層規劃,重疊很多、空白也很多,總之就是不成體系。和“專業公司”這個名稱特別不符,顯得特別不專業!
當然,這是歷史遺留的產物和結果,其中還有牽扯到高層的權力分配等復雜關系,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移動專業公司之路十多年時間走下來,可謂是道阻且長、步履蹣跚——
由于戰略布局的缺失,很多專業公司匆匆成立,然后各自摸索成長,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專業公司只能在黑暗的胡同中摸索,比如終端公司就長期處于與省公司爭利的尷尬局面,比如今天的云能力中心浪費了四五年時間去做一些蠅營狗茍的內部IT項目,比如互聯網公司籌備期間風頭一時無兩,但一籌備就很多年過去了,等真正開始運營發現已經無力回天
過去很多年里,中國移動對于專業公司的定位一直含糊不清,你說是圈養吧,投喂不夠,整天希望它們能獨立賺錢、獨立成長,你說是放養吧,給與的支持又不夠,還有很多莫名其妙、反市場的管控,比如有一些KPI指標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總部和專業公司的關系也很奇葩,管吧,又不會!不管吧,又顯得自己太無能!這導致很多專業公司都處于畸形發展狀態,下達的指標好像都完成了,但專業公司似乎又沒啥價值,最起碼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核心產品!
當然,近兩年情況有所好轉,經過中國移動的幾個改革:政改、云改、家改,網改等,很多生產關系開始逐步理順,一些專業公司的定位也逐步明確清晰,比如從前的杭州研發中心變身為智慧家庭運營中心,從名字上就能清晰知道它是干嘛的。
>
今天我們從頭到尾大體梳理一下:
第一、從源頭開始往下捋,專業公司在中國移動整體戰略布局中的定位應該是什么?
這兩年中國移動花大力氣去梳理清楚了整個中國移動的生產組織關系,就三個字——“管、戰、建”,具體來說就是:總部主管、省公司主戰、專業公司主建!
按照“管戰建”關系,專業公司的定位很明確——“能力建設”!
當然,“能力”二字涵蓋了產品、技術、服務,專業公司作為供給側,為需求側的省公司提供大量的產品(含服務)輸入,從而為省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添磚加瓦。
因此,專業公司的定位應該是全局性、結構性和系統性的,而不是局部性的,這是整個戰略布局的核心問題。
第二、專業公司很多,涉及領域很多,應該怎樣布局呢?
這個問題中國移動已經梳理清楚了,專業公司在內部一共分為五類——“市場運營拓展”“產品能力主建”“運營能力主建”“基礎能力支撐”“經營事業管理”。具體的分類如下:
市場運營拓展:終端公司、國際公司、咪咕公司、電商公司、互聯網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公司、香港公司、辛姆巴科產品能力主建:云能力中心、物聯網公司、智慧家庭運營中心、雄安產研院、上海產研院、成都產研院運營能力主建:鐵通公司、設計院、在線服務公司、信息技術中心基礎能力支撐:研究院、信息港、信安中心、移動學院、采購共享中心、香港機構經營事業管理:政企事業部、網絡事業部
從分類上看,已經相當全面,這就是未來專業公司的整體框架,未來新成立的專業公司將在這個框架下新增,比如傳說中正在籌備的“中移網維”將加入到“運營能力主建”。
當前,中國移動需要加快補強的一環就是“產品能力主建”,這是中國移動的最弱項,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沒有產品,談何運營?!
從省公司角度看,專業公司似乎很多,但可以提供核心產品和服務的沒有幾個,可以擔任大任的公司非常少,當前看似乎只有云能力中心能夠拿得出手,但其成色還得在后面與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之戰中檢驗!
此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產品”,中國移動當前最缺的“解決方案”,目前階段,各省市最缺少的是各種新型解決方案以及對應的能力!后續,隨著中國移動在產業互聯網上的深入,解決方案能力亟需提升。
第三、專業公司該如何進一步改革
方向1:進一步明確定位。
事實上,經過一輪改革后,很多專業公司理順了生產關系,明確了定位,但還有一些專業公司的經營主線還是有很大問題的,浪費集團公司的資金不說,還會導致內部的內斗、內卷。
實話實說,中國移動部分專業公司實在不清楚其價值是什么,發揮了什么作用,建議盡快明確其定位,定位越小越好、越清晰越好,光戴一個堂而皇之的大帽子對業務發展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對了,定位好了,把名字改清楚!
方向2:合并,或裁減。
如果實在無法明確定位,或者實在與其他專業公司定位有所重疊,建議對其進行合并,或者直接裁減掉。
有些專業公司當時就是高層拍腦袋、追熱點成立的,如今時過境遷,根本不符合集團公司的數智化戰略轉型,該裁的裁、該并的并,該關的關,沒有核心價值,依然還保留是對整體的不負責任!
方向3:新增。
前面提到,中國移動產品能力還需強化,以及面向垂直行業的解決方案能力仍需提升,而當前除云能力中心算是嶄露頭角外,其他能力構建者仍難當大任。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移動數智化戰略的深化,一些新的能力需要布局、卡位,相對應的,中國移動仍需在頂層設計下新建一些專業公司,比如,擴展現實技術毫無疑問是未來的全民級產品,對5G、邊緣計算等有很大的帶動作用,是否可以考慮布局?比如,衛星通信與地面通信的相互協同可能是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否需要提前規劃?
不管如何,目前中國移動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中國移動內部的供給側改革是至關重要的,專業公司必須進入再梳理階段,該明確定位的明確定位,該調整的調整,該關閉的關閉、該新增的新增!
>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我計劃做一次題為“專業公司知多少”的系列文章,對中國移動所有專業公司來一次盤點,以我淺薄的認知和理解逐一談一下這27家專業公司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問題和未來發展建議,歡迎一同討論。
初步擬了一下題目如下:
1. 專業公司知多少:終端公司,被圈養的巨人,何時能掙脫鐵鏈?
3.專業公司知多少:咪咕公司,背負著全村人突圍的希望,“移動”二字成為拖累
4.專業公司知多少:電商公司,在巨頭環伺的市場上還有機會嗎?
5.專業公司知多少:國際公司,中資企業出海護航人,越來越接地氣了
6.專業公司知多少:財務公司,中國移動內部銀行,未來有大用!
7.專業公司知多少:投資公司,再造一個中國移動,就靠它了!
8.專業公司知多少:辛姆巴科公司,海外獨子,越走越遠
9.專業公司知多少:云能力中心,要當救世主,必須在巨頭之戰中證明自己!
10.專業公司知多少:物聯網公司,為大連接而生,如今身份尷尬
11.專業公司知多少:智慧家庭運營中心,在巨頭的賽場中還能走多遠?
12.專業公司知多少:雄安產業研究院,智慧城市很大,能否從小做起?
13.專業公司知多少:上海產業研究院,5G+交通、工業、金融,將走向何處?
14.專業公司知多少:成都產業研究院,5G+教育、醫療、農商、旅游,還有機會嗎?
15.專業公司知多少:鐵通公司,過繼而來的兒子,如今身份尷尬
16.專業公司知多少:設計院,關起門來賺自己家的錢,還要走出去嗎?
17.專業公司知多少:在線服務公司,賦能省公司,還是削權省公司?
18.專業公司知多少:信息技術公司,集中化和個性化如何平衡?
19.專業公司知多少:研究院,通信界的“掃地僧”,論技術,足以吊打互聯網巨頭
2.專業公司知多少:互聯網公司,口銜金珠的龍太子,可惜出生太晚!
20.專業公司知多少:信息港中心,包圓了中國移動園區建設任務
21.專業公司知多少:信安中心,守護大家上網安全
22.專業公司知多少:移動學院,中國移動的黃埔軍校!
23.專業公司知多少:采購共享中心,過度追求低成本,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24.專業公司知多少:銷售分公司,推動市場營銷模式向互聯網化轉型?
25.專業公司知多少:中移系統集成有限公司,這個命途多舛的老家伙!
26.專業公司知多少:政企事業部,可能是中國移動最重要的單位了
27.專業公司知多少:卓望公司,身份成謎,未來在哪里?
(最終發布順序和標題會有所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一篇: 淪為平民 索尼愛立信X3/X5官方文檔曝光
下一篇: 中國移動啟動骨干DNS十期工程采購